English

老年人呼唤护养医疗机构

1999-11-09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实习记者 刘豫杰) 据统计,1999年初,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有1.2亿,预计下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超过30%。目前,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的14%以上,已跨入老龄化城市之列。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服务和照顾的任务日趋加重。社会化托老养老保障作为家庭养老的补充将逐步发展。仅北京市,由社会、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办的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就已经近300多所。这些养老机构接收的一般都是一些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机构里没有医生和护士。对于那些长期卧病在床,不能自理的老人来说,敬老院和托老所并不是他们最理想的去处。他们需要的是专业护养医疗机构。在这种机构里,患有重病的老人既可以得到治疗,也可以得到24小时全方位护理,包括洗脸,喂饭,扶助大小便,对卧床病人定期全身擦浴,翻身。并且老人还可以得到心理关怀。我国的一些大医院已经开设的有重症专业护理,但专业的护养医疗机构还不多。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上班族没有精力照顾老人,尤其是重病在床,需要护理的老人。即使请了保姆,由于不懂护理,也未必能尽如人意。而老人留在家中也会感到寂寞无聊,身体和精神都会受到损害。所以,许多上班族都选择了把患有重症的老人送往专业护养医疗机构。这样一来,老人既可以得到很好的护理和治疗,也可以与其它老人寻找共同的语言。看来,重症专业护养机构作为服务性机构不仅缓解了人们的生活压力,而且满足了人们某个方面的需要。

松堂医院的李伟院长告诉记者,发展重症老人护养医疗机构,有2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人们的经济基础,也就是有能力承担各种费用。近几年,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而护养医疗机构的收费又比较低,每月的护理费和住院费加在一起也就600元至700元左右,并且可以根据病情和家庭的能力协调用药费用。所以,许多家庭有能力承担这笔费用。二是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以前总认为只有把老人养在家里才是孝顺,其实因为工作忙的原因并不能很周全地照顾老人。现在有许多家庭把老人送往医疗机构,老人们也觉得在那里既可以得到好的治疗和护理,也不会因为无人陪伴而感到孤独。

在松堂医院大门前,记者碰到了一位前来看望母亲的王先生,他告诉记者,每星期至少来看老人一次,逢年过节还可以接老人回家住,他感觉老人的精神和身体状况都很好。这样,他上班或者出差,心里就踏实多了。他认为,大力发展这种医疗服务条件好的收费标准低的重症老人专业护养医疗机构,将成为一种趋势,其前景将十分光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